在全市普通高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5-05-22   来源:四平市教育局     浏览数:

四平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赵青山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普通高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场会”,主要目的是总结和推广四平市第三高级中学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这是继2014年在四平市第十七中学召开电化教育示范校主题教学开放现场会之后,市教育局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又一重要举措。
方才,大家实地观摩了28节课。我们感到,各位老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娴熟、得当,各个课堂的气氛活泼、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民主、和谐,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能够有效达成,在整体上呈现出多层次、快节奏、大容量、学生参与广的特点。这些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完美融合。希望大家以这次现场观摩为契机,切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不断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步伐,大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进程,全面提高我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全面提高我市高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全面回顾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资金投入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条件日趋完善,信息化已成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党委、政府重视,强化顶层设计。四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化城市”的工作思路,分别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四平分公司签定了合作框架协议,规划了“智慧城市”、“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宏伟构想。同时,聘请国家工信部专家编写了《四平市创建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工作方案》。《方案》将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重点之一,提出了“构建辐射全省的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以及“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等具体措施。
2.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硬件设施。市教育局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四平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市教育信息中心规划建设、市教育学院电教馆推进应用的协同管理、指导机制。省财政厅为我市5个县(市)、区的教师进修学校各配备了价值100万元的硬件设备,建设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视频会议系统、理化生实验室等,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全市所有中小学校都完成了“网络宽带校校通”,各电教示范校及部分城镇学校基本完成了“优质资源班班通”,部分教师、学生及家长已在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注册和开辟空间,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3.加强示范引领,发挥辐射作用。目前,全市共有3所国家级电教示范校、25所省级电教示范校、3所省级数字化示范校,各示范校基本都装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并应用于课堂教学。2014年,我市有3所教师进修学校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电教馆,其中铁西区教师进修学校被评为省级优秀电教馆。2014年4月28日,我们在四平市第十七中学承办了“吉林省电教示范校主题教学开放活动”现场会,省教育厅副厅长苏忠民、省电教馆的领导、全省各市(州)电教馆长、全市各教师进修学校及各电教示范校负责同志等共计180余人参加了会议,电教示范校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搭建活动平台,开展培训、评比。近年来,我市共承办了三期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教学点教学资源全覆盖培训。市教育学院先后组织了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培训,农村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应用设备使用与维护培训,校园网络组建、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培训,学校网站建设与维护培训,课件制作软件培训,信息技术初、中、高级培训,以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为我市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省电教馆的指导下,市教育学院还组织了课件大赛、论文大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大赛等活动,激发了教师们学习、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积极性,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
当前,信息技术作为效能工具、交流工具、研究工具、问题解决工具和决策工具,已为我市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注入了活力,提供了一定保障。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在县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呈现出“城市优于农村、小学优于初中、初中优于高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地方、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观念落后,对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和特点认识不足,以为就是装配多媒体教室和开设信息技术课,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程度不够、水平不高;二是一些地方、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多媒体设备少而且陈旧,网络带宽也不够,有的甚至不能满足正常的信息技术课程需要,更谈不上与学科教学融合;三是许多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信息化需求,不愿应用、不想应用、不会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影响了信息化在教学一线的推广。
二、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教育信息化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1.信息化正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信息化是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影响最为深刻、对世界文明影响最为深远的大趋势之一。当前,信息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同时并发,历史性地聚集到一起,深刻改变着人们工作生活方式和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着手布局信息化,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谁在信息化潮流中落伍,谁就会被时代所淘汰。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审时度势、着眼全局、抢抓机遇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包括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全体学生,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2.教育信息化是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深刻影响着教育的理念、模式和走向,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出:“我国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加快教育信息化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紧迫任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突破了学习围墙,扩展了学习的手段与范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有助于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已在我国的许多地方、学校如火如荼地推广和应用。因此,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3.教育信息化是许多发达国家提升教育水平的战略选择。美国在1996年制定的教育信息发展计划中提出让100%的学校与互联网连通;在2010年发布《国家教育技术规划》,推动学习方式、评估方式和教学方式变革,以巩固和保持美国在全球的教育优势;在2011年提出实施“网络学习改造计划”,以实现“教育技术的飞跃”。英国在2012年的科教预算中增加1.6亿英镑用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大学更简便地共享海量研究数据。日本于2010年发布《教育信息化指南》,从学习、使用、提高教师指导能力等9个方面推进信息化运用。韩国于2011年推出“智慧教育战略”,投资20亿美元开发电子教科书、教师再培训、建立云网络,宣布到2015年所有学校的纸质课本将被电子课本取代。
4.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工作重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列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专章部署“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十个重大项目之一。2012年9月,刘延东副总理(时任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着重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三、突出重点,认真做好我市高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各项工作
今年是我国“十二五”教育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评估中长期教育规划实施情况、编制“十三五”教育规划的承转之年,距离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也只剩下5年多的时间。我们要以创建“智慧四平”、“数字化城市”为契机,大力加强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高中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的水平。
1.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开阔视野。观念是先导,应用是关键。目前,我国教育发达地区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电子书包已经进入常态化。从我省来看,榆树市弓棚镇武龙中学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初中,仅投资几万元就实现了学校全方位的数字化,进而成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典型,这一事例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及各高中校长要加强学习,及时深入地了解国际、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进一步提高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认识。要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充分发挥互联网应用于教学的作用与优势。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建立激励和考核机制,鼓励校长、教师以武龙中学为榜样,因地制宜、不等不靠,积极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网上优质资源,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要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各县(市)、区教育局及各高中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构建网络学习环境,努力实现学校网络的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覆盖。要确保全市所有高中做到宽带网络进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各个班级要配备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网络媒体设备,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要按照“教师优先、发达地域优先”的原则有序推动,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3.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资源平台的管理与使用。要按照省教育厅统一要求,加快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注册工作,必须保证各中小学的教师注册率在今年6月30日前达到95%以上。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建设自己的教育资源平台,并积极与国家、省的教育资源平台联网,实现资源互通。各高中要注重开发、制作自己的教学资源,并加强对资源的整理、保存和更新,建立起校级资源库。要积极指导学生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使用网上的“微课程”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要积极利用学校网络管理平台实现日常管理、办公、教师评价及家校互动等工作的信息化,提高办事效率。
4.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各县(市)、区教育局及各高中学校要积极支持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国培、省培项目和市、县两级教师进修院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使教师学会利用丰富、优质的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各高中要积极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教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校本培训,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培训,不断增强教师们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操作、制作能力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力。只有培训到位,教师们才能会用、愿意用。
5.要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市、县两级教师进修院校要选择一批学科业务素质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教师成立专家团队,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名师工作室,带动全体教师积极探索,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要选择一批技术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教师组建技术团队,通过QQ群、微信群等手段为全市中小学校及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各高中要逐步为教师和学生建立实名网上学习空间环境,大力开展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名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学习活动之中。
6.要进一步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竞赛活动。为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去年年底教育部、省教育厅先后下发通知,在中小学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竞赛活动。目前各县(市)、区及市直高中的工作进度、效果参差不齐。请务必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组织本地、本校至少20%的教师参与,并按序时进度,于4月30日前完成网上“晒课”、5月15日前完成县级评选并上报市教育学院。要把此项活动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重要抓手,认真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把我市的优质课选出来、把我市的名师评出来,让他们走向全省,进而迈入国家级的名师行列。在此基础上,市、县两级教师进修院校要继续组织课件制作大赛、媒体应用论文大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优质课竞赛等活动,有效激发教师的参与意识,不断锤炼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个个成能手、人人是专家。
7.要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服务高中新课程实验和高考改革的能力水平。《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有关高考改革的系列文件已经出台,我省的高考改革方案也即将印发。这是继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我国教育领域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同时也意味着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方式将迎来新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
“选课”、“走班”等新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对学校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对教师的人员结构、数量及教学能力、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高考”引领下的高中教育“新常态”要求我们调整和革新我们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模式、班级管理模式、学生评价模式。今后的教室将逐渐为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所取代,投影仪、电脑、音响、麦克风、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摸屏等信息技术设备,将远远优于粉笔加黑板的功能,由此带来的就是课堂教学效率将得到极大提高。
为此,高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束缚,在一个开放、自由的系统中与学生进行“视界的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平台,与学生进行对话与交流。同时,学生通过网络搜索资料进行创造性和探究式的学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以上这一切,都要求各个高中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支撑与服务能力。
8.要进一步发挥榜样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市、县两级电教馆及各省级、市级电教示范校要以现场教学观摩为平台,在推进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及其成果推广应用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要通过创新帮扶形式,开展“一帮一”、“一帮N”深度资源整合等活动,积极促进高中教育的区域性整体发展。市、县两级教师进修院校要经常选派教研员走进学校、深入课堂,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科教研和课堂教学指导,与一线教师共同思考交流、破解困惑。
同志们,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已进入攻坚阶段。让我们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己任,统一思想,扎实工作,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全市高中教育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〇一五年四月二十一日

(责任编辑: )

上一篇:在2015年四平市职业教育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在全市初中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